林奕余
林奕余,女,广东茂名人,1979年4月出生,现任茂名日报社记者,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、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优秀会员、广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委员、茂名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、茂名市优秀宣传文化人才……从2008年1月起开始摄影创作。作品以风光、人文为主,多立足于本地题材。大量作品在中国摄影报刊发、在国家和省级赛事中屡获殊荣。
代表作品: 《最后的红砖窑》、《海边的孩子》、《乡村戏班》、《乡里的节日》
获奖情况:
2009年11月,作品《高城傀戏》获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办的“摄影大篷车下基层活动”一等奖。
2009年11月,作品《新人古戏》获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办的“摄影大篷车下基层活动”优秀奖。
2012年《晨曲》入选第五届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入展
2012年《村口》入选“普者黑杯”中国丘北全国摄影大展入展作品
2014年11月《最后的红砖窑》入选包商银行杯全国第五届“小企业贷款”摄影大展作品
2015年2月《腊味》入选第二届“千年银杏 诗画安陆”全国摄影大展作品
2015年《乡里的节日》《秋韵》《海韵》《唢呐》在中国摄影报刊登。
2015年10月《海边的孩子》评选为2015美国《国家地理》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人物类入围作品。
2015年11月《硕果累累》获得广东省“最美三农”入选奖
2015年12月15日《媒体业务新要求,手机摄影可以有》论文在中国摄影报刊发。
2016年5月《车间》获得“大朗杯”广东省第26届摄影展手机类铜奖
2016年10月作品《最后的红砖窑》、《乡村戏子班》、《丰收》入选红色印记--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五市摄影作品巡展。
工作照
生活照
潜心修炼的摄影者 不断前行的新闻人
——记茂名日报社茂名网摄影记者林奕余
美国《国家地理》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入围、多幅作品在中国摄影报刊发、在国家和省级赛事中屡获殊荣……
如果你是第一次和茂名日报社茂名网摄影记者林奕余见面,也许会有疑惑,这样一个看似柔弱的女性,怎能踏遍茂名大地、涉足神州各处,拍摄出如此多优秀的作品?
但认识林奕余的人就不会怀疑——她对摄影技艺的苦心精进,对新闻理想的执着追求,早已昭告了她作为一名潜心修炼的摄影者、不断前行的新闻人的优秀品格。
同时,林奕余还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、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优秀会员、茂名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、茂名市优秀宣传文化人才……她的努力与成就,早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。
从“小白”到“大师”——
不懈努力是走向成功的通行证
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
十年前刚入行时,林奕余甚至对摄影器材和相关技能都还不熟悉,堪称“业界小白”。但挫折并没有浇灭她心中奋进的火焰,她虚心向前辈请教,在工作中细心观察、不断摸索、积极实践,力求技艺的精进。
摄影是一门“走”出来的艺术,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凭借枯坐家中,就可以成为优秀的摄影师。林奕余常常不分工作日与节假日,披星戴月、早出晚归、风餐露宿,就为了拍摄好每一幅作品。她凭着对摄影艺术的挚爱和执着,用细腻的情感和娴熟的技巧,不断刻苦钻研摄影艺术,把人文、风光和新闻摄影融为一体,成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摄影追梦者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摄影实践中的付出、努力,最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,林奕余的许多摄影作品荣获国家、省级奖项——
2009年,在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办的“摄影大篷车下基层活动”中,她的作品《高城傀戏》获一等奖、《新人古戏》获优秀奖。
2012年,作品《晨曲》入选第五届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入展。同年,作品《村口》入选“普者黑杯”中国丘北全国摄影大展入展作品。
2014年,作品《最后的红砖窑》入选包商银行杯全国第五届“小企业贷款”摄影大展作品。
2015年,作品《腊味》入选第二届“千年银杏 诗画安陆”全国摄影大展作品;作品《乡里的节日》《秋韵》《海韵》《唢呐》等在中国摄影报刊登;作品《海边的孩子》评选为美国《国家地理》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人物类入围作品;作品《硕果累累》获得广东省“最美三农”入选奖。
2016年,作品《最后的红砖窑》《乡村戏子》《丰收》入选“红色印记——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五市摄影作品巡展”。
林奕余还热衷于在摄影前沿领域进行深度探索,她的论文《媒体业务新要求,手机摄影可以有》于2015年12月15日在中国摄影报刊发。次年,她的作品《车间》获得“大朗杯”广东省第26届摄影展手机类铜奖。
让镜头有温度的记录者——
为寻求动人瞬间永远在路上
新闻摄影,力求的是能够打动人的瞬间——解海龙的作品《大眼睛》,对希望工程做出的贡献已经远远超出影像本身,这就是影像的力量。
林奕余一直在这个方向上不断前行。从业十年来,不管是平常日子,还是风雨雷电、抗洪抢险,她总是第一时间奔赴现场。她对待每一次的拍摄任务都从不松懈,会预先做好准备,从内容、时间、角度、新闻对象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和思考,力求达到最好拍摄效果。
但林奕余的镜头并不是冷冰冰的,而是充满着温度。
2008年底的一天,林奕余得到一条新闻线索,信宜洪冠中学女学生赖梦楚,因18年前1岁时的烧伤顽疾复发住院,但因家境贫寒需要救助。她马上联系了茂名义工团体,一起于次日探访了赖梦楚。
在与赖梦楚及其家人的谈话中,林奕余鼓励他们要积极面对困难,并与义工团体商量如何发起救助募捐。赖梦楚得知有这么多陌生人在无私地帮助她,高兴得露出了开心的笑容。而这一瞬,也被敏锐的林奕余通过了镜头记录了下来……
随后,《茂名日报》、《茂名晚报》、茂名新闻网、茂名电视台、各互联网媒体,也纷纷对赖梦楚的事情进行了连续报道,而林奕余镜头下那乐观、坚强的小梦楚形象,也让社会各界感动万分。
林奕余之后还积极参与了各类公益募捐、义卖义演活动,为小梦楚筹集了7万余元善款……
可惜的是,2009年12月底,小梦楚因病情加重离开了这个世界。但林奕余镜头下那乐观、坚强的小梦楚,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。
“当时就是一腔热血,想通过新闻镜头,讲述老百姓的故事。”当林奕余回忆起往事,她说:生活虽有挫折,但依然相信影像的力量,她还会为了拍下那些感人的瞬间,继续作一个“在路上”的新闻摄影人。
带动摄影风潮、帮助影友提高——
茂名摄影圈里的益友良师
“第一次被人叫师父,有点不习惯。”林奕余说,在多年的磨练后,她的摄影技能水平得到了摄影界的公认。而有许多茂名本地和外地的摄影爱好者,在看了她的作品之后都想拜师学艺,甚至主动就叫上“师父”、“老师”了。
面对影友们的各类求助,林奕余并没有藏着掖着,而是无私的担起了传道、授业、解惑的“工作”——
摄影协会的活动、摄影展示,她都参与组织和现场实操。
当茂名各区、县级市的影友相邀外出拍摄,她只要有时间,都答应前往并给予相应指导。
当影友向她请教摄影器材使用、后期PS技术、选片参赛时,她都不遗余力地给予帮助。
她还常拿出自己好的图片和摄影经验和影友分享,并根据茂名影友PS软件知识缺乏和手机摄影流行的趋势,牵头组织了摄影后期学习班和手机摄影学习班,都获得了参加人员如潮的好评。
林奕余还曾受邀在各区、县级市的食药监、卫生等部门授课,教授日常工作的取证抓拍等纪实摄影技术。参加摄影培训的学员们纷纷表示,在接受几期培训后收获不少,无论工作时的抓拍,或是外出采风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。
据悉,在林奕余的帮助和指导下,还带动了本地摄影爱好者参加省级摄影比赛并获得了多个奖项。部分摄影爱好者在她的指导下,已获得了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资格。
记者 张越 报道